8月28日,吉林石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环氧乙烷装置危化品罐区进行安全附件专项检查,为甲级危化装置安全平稳运行筑牢防线。
这仅是吉林石化升级危化品管理系列举措之一。作为吉林省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企业,从原料到产品大多属于危化品,涉及面广、风险点多。如何确保危化品生产和储运安全,成为确保企业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吉林石化坚持对危化品严格管理。在生产上,以提高自动化水平为根本,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在危化品储存上,吉林石化改进和完善《产品(原料)储存管理规定》,加强过程控制,严禁超压、超温、超储。在运输中,延伸管理触角,对运输车辆运行状况、驾驶员资质等严格把关,确保产品安全送达。
为进一步做好危化品的安全管理工作,8月初开始,吉林石化各二级厂首先开展自查,依法依规办理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安全经营许可证、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证等行政许可,已取得行政许可的,按要求进行换证和年审。截至8月27日,该公司已完成14套装置的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核工作,对其中临近更换的3种危化品许可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更换。
不仅如此,吉林石化还认真做好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三同时”,及时办理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项、安全试生产备案、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等行政许可手续,为企业建设项目的合理合规投用奠定基础。
此外,吉林石化还对所涉及的11种国家重点监控危险化工工艺进行跟踪排查,淘汰落后的DCS控制系统,实现自控系统的升级换代,并按照国家最新颁布的《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GB/T50770-2013),对现有安全仪表设置情况进行排查整改,确保SIS系统符合规范要求;加大对重点危险化学品储存罐区隐患治理投入,预计2015年完成罐区自动监控、报警和连续记录设施的改造、升级,确保危化品安全生产。